EN

信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行业动态

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团队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临床结果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2021-03-28  |  点击率:

分享到:

3月24日,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联合安徽PG电子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ZF2001)1 期和2期临床试验结果(Yang et al, 2021,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性良好,没有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接种3剂次25μg疫苗的97%入组者产生了可以阻断活病毒的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水平超过康复患者血清。

 

      

目前,全球已经有多种针对COVID-19的疫苗,但它们仍不能满足人们接种的需求(Dai and Gao, 2021,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因此,大范围、多元化地广泛开发疫苗才可能有效控制COVID-19在全球的传播。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具有产量高、安全性高、易于存储和运输等优势,是预防和阻断COVID-19传播的重要选择之一。

 

 

    ZF2001 疫苗基于以往MERS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受体结合区(RBD)的二聚体理念(Dai et al, 2020, Cell),将新冠病毒RBD进行串联重复设计成二聚体(RBD-dimer)抗原,成功保留了疫苗的效力,且小鼠免疫后的中和抗体滴度高于单体免疫效果。

 

    ZF2001 疫苗在国内的两期临床实验共招募950名、18至59岁的健康成年人,采用了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方案,试验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和湖南省湘潭疾控中心完成。试验对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评估,包括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抗体滴度、中和抗体滴度以及血清阳转率。

       

结果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大多数入组者没有观察到不良反应或者为轻度或中度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红肿、注射部位疼痛、骚痒等,为重组蛋白疫苗接种后常见反应。没有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接种2剂次疫苗后,76%的人可以产生中和抗体。接种3剂次疫苗后97% 的人可以产生中和抗体。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达到102.5,超过89份新冠康复病人血清中和抗体水平(GMT, 51)(图1)。此外,疫苗能产生适度和平衡的Th1/Th2细胞免疫应答。

 

 

图1:新冠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ZF2001在受试者身上产生超康复病人水平的中和抗体

 

1期临床(A)结合抗体阳转率(B)结合抗体滴度(C)中和抗体阳转率(D)中和抗体滴度;2期临床(E)结合抗体阳转率(F)结合抗体滴度(G)中和抗体阳转率(H)中和抗体滴度。

 

 

    此外,今年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团队在bioRxiv发布正在国际开展3期临床试验的部分结果,显示国产重组蛋白亚单位新冠疫苗ZF2001对南非新变种(501Y.V2)的中和效果。

       

结果显示,虽然该疫苗接种者血清对南非新变种的中和效果稍有下降,但是依然保留大部分中和活性,提示该疫苗对南非新变种依然有保护效果(Huang et al, 2021, BioRxiv)。

 

       

但是,由于动物源性冠状病毒的长期流行及相互重组 (Su et al, 2016, Trends in Microbiology),未来仍需要研制通用的冠状病毒疫苗。

 

       

目前,该疫苗正在乌兹别克斯坦、印尼、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尔开展国际多中心3 期临床试验,且于2021年3月1日获得乌兹别克斯坦批准注册使用,是全球第一个获批使用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该疫苗亦于2021年3月10日获得中国紧急使用批准。

 

 

 

     安徽PG电子龙科马杨世龙,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李燕、戴连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剑峰、何鹏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孟淑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严景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胡忠玉,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立冬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此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药物研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和安徽PG电子龙科马生物制药公司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Yang, S., et al.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recombinanttandem-repeat dimeric RBD-based protein subunit vaccine (ZF2001) againstCOVID-19 in adults: a pooled analysis of two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phase 1 and 2 trials.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1)00127-4

 

 

2. Dai,L. & Gao, G. F. Viral targets forvaccines against COVID-19.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1, 73-82,doi:10.1038/s41577-020-00480-0(2021).

 

 

3. Dai, L., et al. A Universal Design of BetacoronavirusVaccines againstCOVID-19, MERS, and SARS. Cell 182, 722-733,doi:10.1016/j.cell.2020.06.035(2020).

 

 

4. Huang, B., et al. Neutralization ofSARS-CoV-2 VOC 501Y.V2 by human antisera elicited by both inactivatedBBIBP-CorV and recombinant dimeric RBD ZF2001 vaccines. biorxiv,doi:https://doi.org/10.1101/2021.02.01.429069 (2021).

 

 

5. Su S, et al. Epidemiology, GeneticRecombination,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viruses. Trends Microbiol. 2016Jun;24(6):490-502.